长白山科研力量
1.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拥有面积3200平方米的办公和实验楼,设有2088平方米的集科研、教学、实验、开发于一体的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与示范基地,建有长白山生物群落与生物多样性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长白山植物(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实验室、吉林省长白山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二级实验室、吉林省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四个省级平台。下设10个机构:办公室、科技处、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环境评价与规划研究所、旅游经济研究所、火山地质地貌研究所、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和长白山自然博物馆。现有人员52人,专业技术人员45人,其中,研究员9人,高级工程师21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5人。
2.长白山火山监测站
长白山火山监测站为县处级公益事业单位(具备法人资格)。台站人员编制13人,设正、副台长各1名,两名台长同时还承担业务和行政管理。下设各观测手段负责人,这些手段负责人还同时兼管其他如保管、会计、出纳等工作。台站经费独立合算,业务管理、人员编制、人员考核、经费来源直接由吉林省地震局各处室负责管理。2006年,中心站建设成后,除值班业务仍在山上的温泉站外,其他工作以中心站为主。值班员进行24小时连续值班,保证台站地震观测项目连续运转,同时完成观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工作。台站制度健全,行政管理工作较为规范。
3.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有科研人员30人,固定人员9人,其中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15人。其中,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院家1人,辽宁千百万人才工程1人。每年来站工作的客座研究人员10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员60余人。
实验条件:具有实验用房700平方米、10个实验室及计算机室、图书资料室等。配备常规生态仪器(如元素分析仪、TOC、流动分析仪、6400光合仪、叶面积指数测定仪、CO₂/H₂O分析仪等)。在长白山保护区周围的作业区内,设置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研究试验地233公顷。综合实验室有网络先进的大型分析仪器12台。生活服务条件:专家公寓有标准间客房74间,可接待150名左右国内外研究人员来站工作。有大会议室2间,可容80人;小会议室2间,分别可容20多人。现有车辆2台,可满足基本生活和科学考察工作的需要。食堂有大小餐厅,可供百人同时就餐。
4.长白山气象局
长白山气象局科研力量共计64人。高级职称3人,占比8.1%;中级职称15人,占比40.5%;本科学历36人,占比97.3%;研究生学历10人,占比27%。其中,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建站60多年来,先后有200多名气象工作者在此工作过。站舍经历过四次更新翻建,现在使用的“山”字造型的气象站,是具有防雷暴、防大风、防严寒、防潮湿作用的第四代新站,2013年兴建,2015年完工。现在气象站的工作人员两年一轮换,由各站抽人坚守。1989年之前为全年值守站,后改为观测6个月的季节站。2007年通电,2012年起有了网络。观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设备装进了“方仓”,减少仪器损耗,矮式风塔更能保障检修人员安全。
5.长白山生态站
长白山生态站有一支年轻、有朝气、思想活跃、积极上进、较高业务素质的队伍,具备了较高监测技术和管理水平。长白山生态站现有在职人员20人(编制为21人)。内设四个科室:办公室、综合室、生态监测室和常规监测室。其中,管理人员为5人,专业技术人员为15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组成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高级6人、中级3人、初级5人;学历情况为: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8人、专科2人;所学专业情况为:专业涉及森林保护、林学、生物、环境工程、环境生态、环境监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等方面,平均年龄为38岁。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多面手,每位技术人员都从事2~3个类别的监测工作。其中能够熟练掌握“3S”技术开展遥感监测的人员有6人,开展微生物监测的有4人,开展实验室水质分析的有14人,开展陆地植物和土壤观测的有12人,从事数据统计分析的综合人员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