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真祭台
女真祭台位于天池东钓鳌台上,是女真国王登天池时所筑。据刘建封《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台上有一石堆,相传女真国王登白山祭天池曾筑石于台上,故今尚有遗迹。”祭台石碑已发现,女真祭台文字碑发现于1999年8月,在女真祭台西南3米,距天池水边30米处的草丛中。
-
八卦庙
八卦庙又叫宗德寺、宋德寺等,南面距离天池100m,西面与龙门峰相对。庙宇为木质结构,三重壁,最外层为不等距的八角形,为1928年崔时玄建造,现仅有基石遗存。它是当年祭祀长白山“神灵”的场所,曾有过“钟磬齐鸣,香火鼎盛”的时代。
-
河洛文化园
河洛文化如母体,长白文化如赤子,二者血脉相连。为了更好地体现和继承长白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专家和学者充分论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建造了一个占地15公顷的中国长白山河洛文化园。园中有三宝、四圣、三景、河洛大鼎、周易铜简等景观,表现了长白山人民铭记中华历史、传承华夏文明的文化自信。目前已成为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
-
长白山神庙遗址
长白山神庙遗址位于地质公园北端的宝马村。遗址近长方形,南北长约140m,东西宽约120m。长白山神庙由金代皇家修建,其遗址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现的国家级山祭遗存,它对探索金代礼仪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目前长白山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好、等级最高的文化遗存。2017年长白山神庙遗址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10月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温泉群
地质公园内有数十个地下热水溢出点构成的温泉群,其中以聚龙泉最具代表性。聚龙泉属于高热火山自溢温泉,在1000多平方米范围内有47个泉眼,水温平均70℃,最热可达82℃,日涌热水总量6500吨,pH值在7.7-7.5之间。泉水含有硫化氢、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另外比较著名的温泉有锦江温泉、湖滨温泉以及芦泉、仙人桥温泉群、十八道沟温泉、玉浆泉、药水泉等。温泉指数是监测长白山火山活动的重要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实际应用价值。
-
小天池
小天池周长260m,面积约5380m2,水深10余米,只有进水口没有出水口,但是池水终年不枯,令人称奇,应该与地下水补给有关。水面略呈圆环状,故又称银环湖。
-
王池
王池属于较典型的低平火山口湖,湖近于圆形,直径约140m,有明显的火山口缘。口缘高出地面4米,环绕王池一周,口缘内坡度50°左右,水深未知。环湖四周植被繁茂,掩映在万亩大花园中,风景宜人。
-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火山破火山口蓄水成湖,名为天池。天池水面海拔高度2194m,是中国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大的火山口湖,水域面积近9.4km2,水域边界周长13.33km,湖水最深373.2m,蓄水量达19.88×108m3,水面和环形峰脊的最大高差达500余米。火山口最终形成于千年前的大爆发,湖水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
长白瀑布
在1250m长的乘槎河(松花江的源头)尽头,源自天池的流水从断崖处跌落,飞流直下,形成了落差大、飞流急的长白瀑布。瀑布落差68m,溅起数丈高的飞浪,似烟如雾,景观怡人。长白瀑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当乘槎河流水被横向延伸的断裂截断并形成断崖时,就沿着断裂面从高处向低处跌水,从而形成了瀑布。
-
炭化木遗迹
长白山炭化木遗迹是1000年前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灼热的火山灰和浮石等火山碎屑物灼烧森林,形成并保存在火山碎屑层中。此处可见的炭化木直径约20cm,长约1m,顺火山碎屑层排列。
-
梯子河
梯子河源于梯云峰西侧,由大、小梯子河汇合而成。河宽2-5m,河谷深20-30m。两壁为陡峭的玄武岩,呈深切线谷。由于玄武岩中的节理和缝隙发育,在后期构造抬升以及流水沿节理和缝隙下切侵蚀,从而形成了这种两壁陡峭的河流线谷。
-
鸭绿江峡谷
鸭绿江峡谷坐落于长白山南坡距离天池30km的原始森林中,峡谷段长1000m,宽200余米,深170余米。其成因是1000年前的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碎屑物堆积在原来的沟谷和洼地中,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的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V”型峡谷地貌。峡谷两壁未被侵蚀的坚硬物质形成了各种形态的“石柱”“石林”矗立谷中,其形态多样、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