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冰川冰缘地貌

一、冰缘地貌

长白山火山锥体高耸的空间位置使其获得了中纬度高寒的冰缘环境。这里融冻作用频繁,冰缘现象发育,主要有高夷平阶地、融冻蠕流、雪蚀洼地等。外力作用使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成典型的中纬度高寒冰缘山地的地貌。冰缘地貌分布在 1700 米以上的长白山火山锥体的外侧和天池火山口的内壁。由于寒冻风化和重力作用形成了石海、石带、土环、雪蚀洼地等典型的冰缘地貌。这些地貌在龙门峰东南侧、乘槎河两侧、长白瀑布两侧及华盖峰西侧最为典型。




天池内侧及长白瀑布两侧冰缘地貌

二、冰川地貌

长白山火山锥体海拔 2000 米以上,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形态明显,冰川作用区面积大约 52.5 平方千米。典型的冰斗地貌主要分布在天池水面以上的高度,将军峰、青石峰、白云峰下的 3 个冰斗最明显。

三、巨型风化

巨型风化由重力作用与强烈的流水切割而成。在天池内壁及河谷陡坡,寒冻风化形成的岩石碎屑广泛分布,构成大片倒石堆等堆积地貌,如图 2-23 所示。岩石碎屑物小者直径数厘米,大者直径达数米,岩屑受重力作用的影响,有分选。这种作用基本上是机械搬运与物理风化作用的过程。物质只是机械破碎和机械运动,远远望去连成一片。规模较大的倒石堆,高度达近百米,其上是悬崖峭壁,岩柱耸峙。


长白山温泉停车场东侧风化中的岩石

四、细粒风化

细粒风化是在融冻蠕流以及强烈的片蚀与雪蚀作用下,由现代冰雪雕刻的冰缘地貌类型。在长白山 2000 米以上的苔原地带,在那些较平缓的坡段,由于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交替进行,致使草皮发生蠕动,再加上冻胀、冻裂等营力组合,使之出现了细粒风化。




天池主峰外侧的细粒风化

首先是片状流水的冲刷作用。由于冻层融化使得地表产生径流,而刚刚解冻的地表土体又十分疏松,极易遭受片状流水的冲刷。长白山夏季山上暴雨较集中,片蚀的作用更强烈。强烈的片蚀使斜坡变缓,并将更深的岩体暴露在冻融作用之下。因此,在地表表层细粒风化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冻融蠕流作用,特别是在高山苔原带的北侧 10 度缓坡部位,几乎到处都有分布。蠕流往往形成舌状阶坎,较大的阶坎高 30 厘米,长宽均为100厘米左右。小型的阶坎普遍分布,它们互相交错,就像坡地上的一身“鳞片”。由于草皮蠕动,连续的苔原植被被扒裂开来,裸露部分在雨季再次受到冲刷,于是“鳞片”更加突出醒目。




天池主峰周边风化形成的阶坎和“鳞片”

其次是雪蚀作用。冬季长白山的雪较大,特别是位于阴坡的北坡,积雪期长达半年以上。在海拔 1800 ~ 2400 米处形成雪蚀的高夷平阶地,并连接成片,一阶一阶自下而上呈叠瓦状分布。而在 2300 ~ 2500 米的阴坡苔原带,由于坡度变陡,形成了雪蚀洼地和雪蚀槽谷。这是本区比较典型又最常见的两种冰缘地貌类型。这种地形在长白山火山锥体周围呈放射状排列。槽谷的横断面呈浅 U 字形,长达 1000 ~ 2000 米,宽几十米甚至超过 100 米。这 U 字形雪蚀槽谷承泄周围坡麓上的雨水和雪水其及携带的细粒风化物,而且雪蚀洼地通过融雪通道与雪蚀槽谷相接。


天池西坡的 U 形雪蚀槽谷

时间:2023年4月3日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