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爬行动物多样性

(一)种类组成

长白山地质公园域共有爬行动物12种,隶属于1目3科(表2-1-27)。约占区内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4.3%。种类包括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白条锦蛇Elaphe dione、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a和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等。

        长白山地质公园爬行动物的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其中东北区成分占 45.4%。属于广布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为虎斑颈槽蛇;属于分布于东北区的种类为黑龙江草蜥、棕黑锦蛇和蝮蛇 Gloydius spp.;属于东北、华北、蒙新区的种类有丽班麻蜥、黄脊游蛇、白条锦蛇和极北蝰 Vipera berus

       1979年赵尔宓、严仲凯在长白县大梨树沟采到1条竹叶青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标本,之后再没有发现竹叶青的足迹,故认为该种为可能从我国南部运输物质过程中携带的个体,不能作为本区的一个物种。

(二)分布特征

       在长白山地质公园,从海拔700~2100m范围均有爬行动物分布,并且许多生境均有爬行动物栖息。由于环境的不同,爬行动物组成和数量有所不同。

        在海拔 700~1000m 的阔叶红松林生境中,常见种为棕黑锦蛇、虎斑颈槽蛇、白条锦蛇和蝮蛇,偶见种有灰链游蛇 Natrix vibakaei 和极北蝰。黑龙江草蜥主要生活在河岸带生境类型,且数量稀少。

       在海拔 1000m 以上的针叶林生境中最常见种为极北蝰。该种可分布到海拔2000m左右的地段。本区偶尔可见到蝮蛇,且数量少。在海拔 2000m 以上的三道白河源头,有丽斑麻蜥种群分布,集中活动在河边悬崖下边坡地上,数量较多,有少量的丽斑麻蜥也分布在头道白河。

        长白山爬行动物的种群密度较低,蜥蜴类以森林虫类为食,许多蛇类则以危害农作物、树木和草场的小型哺乳类(主要是鼠类)为食,不仅对植物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控制鼠害发生和抑制鼠疫的传播。

(三)爬行类多样性分析

       长白山地质公园不同生境爬行类多样性分析结果,针阔叶混交林带的爬行动物多样性最高,其次为针叶林,海拔较高的苔原和岳桦林带爬行动物种类和多样性均较低(表2-1-28)。

 
时间:2023年3月31日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