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鱼类物种多样性

(一) 种类组成

       根据以往调查资料,已知在长白山地质公园水系范围内自然分布的鱼类有11种,分隶于4目6科(表2-1-22)。

       根据尼柯尔斯基氏的区系划分原则,在地质公园鱼类分布与阔叶林带有着密切联系。属于晚第三纪早期动物区系成分的种有日本七鳃鳗 Lampetra japonica,泥鳅;属于北方平原复合体的种有花鳅 Cobitis taenia;属于北方山峦复合体的种有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黑龙江鮰鱼Thymallus arcticus、真鱥 Phoxinus oxycephalus ,北方条鳅 Misgurnus bipartitus ,花足杜父鱼 Mesocottus haitej;属于北极淡水复合体的种有花羔红点鲑Salveinus malma。长白山地质公园属于北方山峦复合体的细鳞鱼、哲罗鱼 Hucho taimen、黑龙江鮰鱼、真鱥、北方条鳅、花足杜父鱼等鱼种构成森林溪流型鱼类群落。鱼类以鲑形目和鲤形目种类为主,占区域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3.9%。

在长白山地质公园分布的哲罗鱼、鲶鱼和江鳕已很少见到,而细鳞鱼处在濒危的状态,黑龙江鮰鱼处于易危的状态。

(二)分布特征

       长白山地质公园水系丰富,以长白山山体为中心,分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大水系,向四面辐射,大小江河纵横,呈典型的扇状结构。地质公园内主要以松花江水系为主,主要河流有二道白河、头道白河、漫江、锦江、 松江河、三道白河及槽子河等,其余多为间隙性河流或小溪沟。

以上河流的底质均为砂和石砾,河流的径流 主要靠夏季降雨和高山雪冰融化及地下水补给。长白山降水多集中在 6~8 月,最大径流量出现在 7 月和 8 月。11 月到次年 4 月为枯水期。头道白河和漫江汛期洪峰经常出现,每年有 3~5 次较大的洪峰。其最高水位与正常水位相差 1.5m 左右。夏季头道白河的水温最高,其次为漫江,二道白河的水温最低。

冬季气候寒冷,区内河流都有冰冻现象,海拔800m 以下的河流每年10 月中下旬出现岸冰。11月各河流先后冰封,直到翌年 4~5 月上旬、5月中旬开始逐渐从低处向高处解冰。河面冰冻期长达 6 个多月。各河流越往上游,其冰冻出现时间就越早,冰冻消失时间就越迟。河岸柳丛发达,河面多露裸石砾。区内属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 700~900mm。

在长白山地质公园,海拔 700~2200m 范围有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水系分布,河流都有鱼类栖息。由于各河流的植被类型、水文环境的不同,使鱼类组成及生态分布有所不同。

松花江的源头二道白河从长白山天池向北流至两江后注入松花江,在地质公园内河流长约50km,上游支流较少,水温低、水质清、含砂少、流速较大,冬季不全封冻。水生生物较其他河流贫乏,已知鱼类有 7 种,主要分布在海拔 2100m 以下。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朝鲜在天池里放养鲑鱼,现已扩散到二道白河下游,开始自然繁殖,形成一定数量的自然种群。海拔 1300m 以下,中下游河段有真鱥和少量的细鳞鱼栖息,海拔 900m 以下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流域有杜父鱼、真鱥、花鳅、条鳅、细鳞鱼和少量的黑龙江鮰鱼分布。

头道白河从南向北流入松花江,在地质公园流域支流较多,可分为头岔河、二岔河至五岔河。其水温较高,水流平缓,河床大石块较多,多处形成缓流深水窝。冬季上游河段封冻,下游不全封冻。在地质公园境内全长约35km,水生生物丰富。

头道白河从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上,均较二道白河丰富,全部河段都有鱼类分布。各支岔河是细鳞鱼、黑龙江鮰鱼及其他种类的繁殖区域。在头道白河鱼类的季节迁移比较明显,如细鳞鱼、黑龙江鱼和北方条鳅。头道白河有鱼类 11 种,其中杜父鱼、真鱥和鳅科鱼占优势。目前,黑龙江鮰鱼、细鳞鱼数量较少,鲶鱼在头道白河数量极少,为稀有种。

三道白河源头至白山保护站区海拔1000m段未见有鱼的分布,但其下部曾采集到黑龙江鮰鱼幼苗,由此可见,三道白河下段也是黑龙江鮰鱼的产卵繁殖地。

松江河是发源于长白山主体西侧的主要河流。在地质公园段全长约30km。根据调查,有细鳞鱼、真鱥、北方条鳅、花鳅、杜父鱼和七鳃鳗等 6 种,其中以真鱥、北方条鳅和杜父鱼的数量较多。

漫江河为长白山地质公园西南坡的主要河流,该河周围环境呈“U”字形沟谷,在区内全长约 27km,水文特征与头道白河较为相似。根据近年的调查结果,得到有鱼类 9 种。主要有细鳞鱼、哲罗鱼、黑龙江鮰鱼、真鱥、北方条鳅、花足杜父鱼等鱼种构成森林溪流型鱼类群落。锦江及其他河流在地质公园内的河段均较狭窄,流速大、水温低,所处流域海拔高,水生生物较贫乏,鱼类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段。

鸭绿江经由地质公园的河段,全长约23km。上游河面窄,流速大,水质浑浊,水面漂浮着火岩浆,水呈黑褐色,水底石块小而少。上段仅见有花羔红点鲑及杜父鱼,数量不多。

在长白山地质公园内其他一些河流中常见的鱼类有杜父鱼、真鱥、花鳅等小型鱼类,并多为季节性分布。在地质公园内许多由于火山运动而形成的大小湖泊,多为原始状态。除了天池湖泊自朝鲜放入大量的鲑鱼,形成种群外,其他湖泊几乎没有鱼类栖息。

(三)鱼类多样性现状

       在长白山地质公园内头道白河、二道白河和漫江河 3 条河流,从 1990—2015 年的鱼类调查结果表明(表2-1-23),常见有 7 种。长白山主要河流中,体型较大的细鳞鱼和黑龙江鮰鱼现已很少见到,而细鳞鱼、黑龙江鮰鱼、花糕红点鲑等数量非常稀少,真鱥、花鳅和花足杜父鱼等小型鱼类数量增长趋势良好。

       长白山地质公园河流鱼类组成比率以花足杜父鱼和真鱥两种鱼类最高,其次为花鳅,其他鱼种的比率均较低(图2-1-1)。从 1980—2015 年,头道白河、二道白河和漫江三条河流的统计表明,1980 年至 2009 年间不同河流鱼类数量有所下降,但从2010年开始鱼类数量逐渐上升(图2-1-2),其总的变化状态如图 2-1-3。

长白山地质公园不同植被类型河流中,针阔叶混交林带河流鱼类多样性最高(H=3.1725),其次为针叶林带(H=2.3169),鱼类多样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表2-1-24)。

时间:2023年3月31日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