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火山成因

长白山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巨型复合式的盾状火山体,是我国东北东部分布最广最多的火山群。在熔岩台地上,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一百多座小火山,面积达1万多平方千米。长白山山顶几乎全部由40多米厚的火山灰和淡黄色浮岩所组成。经过漫长的岁月,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群峰与高山台地。

大约在6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在太古洪荒中,海底沉积所形成的片麻岩、片岩逐渐隆起,上升为陆地。在晚古生代海西造山运动时,中国东北东部山地己形成了褶皱和断裂,并有大量的花岗岩侵入,海西期花岗岩在长白山占总面积的2/3左右。白垩纪末期,沿断裂处涌出大量玄武岩。到老第三纪末期,由于剥蚀及夷平作用,这里已达到准平原状态。到新第三纪末期(距今约1200万年)地壳运动又趋活跃,发生了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及伴随断裂所产生的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沿断裂带溢出大量的玄武岩浆,覆盖了山间盆地,形成了大片的熔岩湖。较高的山峰没有被淹没,成为熔岩湖中的孤岛。这里以玄武岩浆裂隙式喷发为主,构成了大面积的“高位玄武岩”台地,从而拉开了长白山形成的序幕。
       第四纪到来之前,火山活动再度恢复,大约位于今日长白山主峰所在的位置,由原裂隙式喷发转为中心喷发,其中包含着若干小的回旋,喷发熔岩少,呈圆形散布,即以火山口为中心,喷发物叠加在前次喷发的岩浆之上,使熔岩台地中心逐渐升高,成为较平缓的盾形台地。自此以后,长白山区以望天鹅峰为中心产生了弯状隆起,使同期的熔岩抬升400米以上,形成了仅次于长白山主峰一一白云峰的第二高峰。

约在下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距今200万~300万年),熔岩仍沿原通道喷发,但活动强度较弱。熔岩沿东侧缺口流出,部分熔岩顺图们江河谷流下,形成了河谷地带辫武岩台地,其岩层厚度达500~600米,构成了长白山盾形熔岩台地。中更新世中期,黏稠性大的碱性粗面岩类岩浆从原孔道剧烈喷发,熔岩和火山碎屑都堆积在火山口周围,使一座巨型截顶火山锥体在盾形熔岩台地上拔地而起,奠定了长白山火山地貌的基本轮廓。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期,以碱性灰的浮岩为代表,喷发时爆发性很强,使锥体海拔上升,形成了巨大的火山口湖一天池。全新世以后的喷发都以火山灰或气体为主。据地质专家考察,大约距今1100年,约在750~960年间,这里的火山发生第一次大爆发,焚毁了以天池为中心半径约50千米的森林,给生物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炭化木就是这次火山喷发形成的。

据史书记载,长白山自16世纪以来有三次火山喷发:第一次是1597年8月,“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之后,不知去处”。第二次是1668年4月,下了灰雨。第三次是1702年4月午时:“天地忽然晦暝,时或黄赤,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详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第三次喷发距今已有300多年了,地质仍在不断变化,今后有无喷发,地质学家尚无定论,只称长白山为休眠火山。

时间:2023年3月6日 14:58